同心抗疫 “疫”路有你 共戰疫情

連日來,西固區河口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入抗疫工作,醫護人員、黨員干部、志愿者們辛勤付出,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。
有一種崗位,叫“信息協查員”
“喂,您好,我是西固區負責信息核查的工作人員,請問您現在居住在哪里,最近兩次核酸什么時候做的?”4月4日下午,河口鎮干部陳雅文耳邊夾著電話,一邊詢問一邊快速地記錄下信息,這樣的對話最近每天她要重復幾十次。防疫是爭分奪秒的斗爭,信息協查員需要每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協查任務。為了高質量完成任務,她總是加班加點、不辭辛苦,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,為抗疫工作注入自己的力量。
有一種溫暖,叫“一個都不能少”
河口鎮張家臺村高齡老人、行動不便的村民有18人。每次全鎮進行核酸檢測采集的時候,采樣工作人員柴建萍和信息錄入員馬鵬都會乘坐三輪車這個“移動檢測車”,來回穿梭在村上的大街小巷,挨家挨戶上門為他們進行核酸檢測采樣,全面落實“應檢必檢,不落一人”的要求。他們每到一戶,都要依次進行信息登記、消毒、核酸采樣等程序。采樣人員每次都是蹲下身子,讓老人以最舒適的狀態來采集,給予老人們更多的關愛,讓核酸檢測服務更有溫度。
有一種精神,叫“我是志愿者”
“這個學生一會兒要上網課,能不能排前面先做核酸?”“請大家保持一米線,不交談不聚集,提前打開健康碼和身份證?!痹趰忔偞搴怂釞z測采集點上,退役軍人志愿者張同興身著紅馬甲,維持著現場秩序。從村上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一直到現在,每次他都早早地趕到現場,協助布置場地,不停地提醒村民注意排隊間隔,熱心幫助那些有需要的老人進行手機操作等。
在八盤村卡口點,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,她叫張媛,是聾啞人。疫情再度來襲,張媛主動去村委會報名當志愿者。二十幾歲的她靠手語跟人交流,檢查外來人員的體溫、健康碼,督促他們掃“小蘭幫辦”場所碼,并做好出入信息登記。從清晨7時到下午6時,她每天都堅守在卡口點上,默默地為疫情防控奉獻著自己的力量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/圖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