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覺扛起肩上的疫情防控責任” ——安寧區沙井驛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銀紅走訪記

疫情防控,安寧區沙井驛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銀紅每天24小時,吃住在單位,一心想著怎么筑牢居民群眾健康安全防疫線。
想是白想,要實干。每天,她和街道班子成員分工協作,白天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個防控點位調研督導、查找問題、解讀政策。晚上針對查找出的問題,緊急研究、安排部署、協調落實,堅決杜絕每個細小的失誤。
基層的活,很瑣碎,又很關鍵。所以每一次在參加完成區疫情防控調度會議后,她都緊急召開班子會議,傳達落實最新防控精神,結合沙井驛街道的實際情況,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,反復論證、調整完善每一個工作方案,跟蹤調研、督促整改每一個點位問題……常常是忙到凌晨兩三點,連日來超負荷工作,她的聲音沙啞了,眼中布滿了紅血絲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這樣一來,沙井驛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,在王銀紅的帶領下,被安排得井然有序,他們第一時間構建了街道班子成員——科級干部——社區書記——普通干部、志愿者四級扁平化指揮體系,建立了機關干部分到各社區,由社區統一調配的全員抗疫工作機制,每一個包抓領導、每一個干部都是一座活動的指揮所,人員到哪里,疫情防控的責任就落實到哪里。
該街道黨建專干鄭鑫介紹說,連日來,沙井驛街道全面發揮黨組織引領及社工委聚合作用,整合轄區優勢資源,成立多支“黨員先鋒隊”“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”等志愿服務隊,組建社工委委員、市區駐守干部、街道社區干部等300余名疫情防控隊伍,凝聚“疫線”力量,筑牢疫情“防護墻”。
在王銀紅帶頭努力下,沙井驛街道還創新開展一線工作法。他們每天走街串巷,發現問題,現場解決。20多年的鄉街工作閱歷,多年與群眾的相處,使得王銀紅對基層群眾的思想生活了如指掌。每天晚上10點以后,她會走到每個卡口,把值守情況巡查一遍,做到心中有數。王銀紅說:“卡口非常關鍵,要為居民守好這第一道安全關,一般晚上,人最容易懈怠,所以不論多晚,我都要巡查一遍,要不心難安?!?/p>
同事們眼中的王銀紅,黨性原則強。這座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,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用發揮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,以黨建紅色網格為單位,真正發揮“一位黨員一面旗幟,一個組織一座堡壘”的帶動作用,發動轄區黨員、退役軍人、樓棟長、物業人員等成為微網格員,充實基層防控力量。王銀紅說,沙井驛街道特別注重發揮社工委聚合作用,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,市區駐守干部、社工委委員、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,設立黨員先鋒崗7個,組建黨員突擊隊5個,建立樓棟長150名,黨員、干部、群眾同心同行,筑起了疫情防控的“銅墻鐵壁”,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一線。
作為一名基層街道的黨工委書記,王銀紅深知應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、守士擔責。她每天都把22個核酸采集點走一遍,不看一眼不放心。后勤保障方面,她協調各方力量建立了“蔬菜直通車”,確保疫情下居民能有充足生活物資保障。在她的帶動下,該街道班子成員及各專班還深入小區,走訪梳理特殊人員需求情況,對身體不便出門和居家隔離人員定期做核酸檢測。該轄區宏泰家園一名老人,因重病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治療,但疫情管控及身體不便,不能及時核酸檢測并就醫,得知后,她第一時間給老人解決了核酸檢測問題,并幫助老人到陸軍總院就醫。
她說,只要我們心中有愛,群眾的冷暖,我們都能夠照顧過來。她說,疫情防控,保障的是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,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自覺扛起肩上的責任,和百姓人家同甘苦,共患難,群策群力,眾志成城,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旭永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